6/15
今天是行程滿檔的一天,要趕的行程還不少。
一早醒來發現又是個雨天,不禁為今日的和服行程感到有點擔心。
加上預計要搭的公車遲遲不來,我們只好用步行的前往清水寺,
地圖上看起來不遠果然是騙人的啊!
結果才出發不久,翊如就嚷嚷著肚子不舒服,要找洗手間,
我們只好在一個很大的十字路口等著,不過這次經驗讓我們學到原來日本的便利商店是有洗手間的!
撐著傘慢慢走,沿途經過了Lawson的百元商店,竟然有賣蔬菜水果!
小凱很節省(小氣!?)的在這邊買了要請同事吃的糖。
之後又經過了甜不辣店,他看到熱呼呼的炸甜不辣,就忍不住買了一份,
結果不合胃口,我想大約是買了小氣糖的報應吧。
還沒到清水寺,我們都快走累了,
經過應該是鴨川的時候,小凱問了我第n百次「這是弁慶跟牛若丸打架的橋嗎?」
我這時開始懷疑小凱會不會其實覺得源義經小名是叫牛肉丸……。
好不容易到了清水寺前的岔路,說是清水寺前,可也還有好一段上坡要走。
問到了和服體驗的店家—岡本,馬上冒著大雨前往換裝。
沿途雖然也討論著是不是應該因為大雨而取消和服體驗,
但這是一趟錯過了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的行程,於是還是硬著頭皮到了岡本。
親切的店員領了兩位女生進房間挑選和服、背帶以及包包,男生無聊的在外面晾著,
結果無意中認識了兩位日文頗溜的臺灣女生,
原來他們也是今天要進行和服體驗清水寺一日遊,真巧!
等了好一陣子,榆婷選了溫暖的鵝黃色和服,而翊如則挑選似乎是她所喜好的粉紅色,
兩人換上和服,加上打理過的髮型,感覺都更增添了一股溫柔婉約的氣息。
請店員為我們拍下了難得的合照後,接下來就是艱辛的清水寺之旅了。
怎麼說艱辛呢,邁不開步伐的和服以及略小的木屐,加上緊緊束縛著兩位的腰帶,
都讓榆婷與翊如感到不甚自在,只能像時代劇中的角色一般,
在雨天小碎步前進,而在登上清水寺前的階梯時,
甚至還得拉起裙角才能攀爬樓梯,真是形象與舒適難以兼顧啊。
在大雨中進入了清水寺,此地果然是跟金閣寺並稱京都必到的兩景點之一,
學生團體與外國遊客絡繹不絕。
清水寺位於京都東山區清水一帶,山號音羽,因此寺中都稱「音羽山清水寺」。
原址約1,200年前建立,最早是信仰法相宗,而今寺中供奉的是一尊千手觀音。
雖說名列日本十大名水之首的音羽之瀧位於此,
但造型古樸無華而雄偉莊嚴的清水舞臺才是令我懷念的地方,
將近九年前也曾跟團造訪此處呢,,
只是九年的時光,在我的生命中烙下不少或深或淺的刻痕,
但對於國寶級的清水舞臺來說想必只是數個寒暑交替,
是落櫻、蟬鳴、楓紅與霜雪的不斷更迭罷了。
此地氣勢宏偉,景緻依舊,
如果少了學生的言語嘻笑與遊客的熙來攘往,應該會是個很清幽,
能夠在此沉澱心靈的好所在吧。
信步在清水寺內閒逛,兩位和服美(少)女也招來了外國觀光客要求合照。
逛累了我們就慢慢離開這個美麗的景點,真希望下次能在滿山火紅之時再度蒞臨此地。
接下來我們的計劃就是出清水寺,先到緊鄰清水寺的地主神社,
再沿著三年坂、二年坂走向八坂神社。
地主神社是京都相當著名,祈求良緣的神社。
甫到入口,就見到鳥居與隨處可見的「緣」字,
往上一點看到了很特別的兔子雕像,雖然不太清楚典故,
不過還蠻特別的,看到兔子就不禁想跟他合照一下。
神社整體以大紅色的裝潢為主,充滿了喜氣與熱鬧的感覺,
雖然小小的神社內商業氣息十分濃厚,到處都是販賣繪馬、御守的地方,
但各式各樣祈願、占卜的地方也少不了,祈願水勺、福神與著名的戀愛占卜石等,
在這邊待了約莫半小時,總覺得自己也感染了些許幸福的氣息呢。
這邊的御守相當精緻,我們不約而同的看上了一款樣式是一對的戀愛御守,
雖然它也是這趟行程中價位少見破千的御守,但還是讓我們兩對情侶乖乖的掏出荷包,
各買了一對,只能說日本人真的相當會做生意,讓人心甘情願的敗家而不自知。
離開了地主神社,兩位女生實在受不了日本傳統文化的束縛,
於是我們先返回岡本和服,結束了難得的和服體驗,以便再度出發。
沿途商家林立,下雨加上遊客眾多,讓我們是寸步難行。
胖哥在這邊尋尋覓覓他想要的清水燒,而我們則是致力於尋找地區限定的小叮噹吊飾,真是忙碌啊!
在路途中小凱買了看似很特別的仙貝,還有在濕涼的風雨中我們買了熱氣騰騰但其實口味普通的肉包來充飢。
換完衣服後,接下來往三年坂、二年坂前進。
基本上這是一路向下的一段坡道,由於時間已過下午兩點,
街道上顯得較為安靜,兩側商店遊客不多,讓我們可以悠閒的慢行。
二、三年坂的主要目標物就是著名的Yojiya(よーじや)。
這家店雖然招牌不是很美,不過據說它的吸油面紙是十分聞名的。
走了一會兒找到了這家店,但價位著實不便宜,
我只帶了幫同事代買的護唇膏,其他完全下不了手啊。
途中無意又進了一間宮崎駿專賣店,裡面各式動畫商品應有盡有,
龍貓的商品實在太可愛了,但價位一樣不怎麼討喜,
決定只把目標鎖定在小叮噹的我看了看忍住了沒出手。
由二、三年坂一路再走向八坂神社,因為天雨的關係,
行程的速度慢了下來,走到八坂神社時竟覺天色開始有點暗了,
雙腿也逐漸被雨水浸濕,隨著路程的增加,也慢慢的痠痛起來。
這邊的八坂神社才是書上介紹的八坂神社,為全日本大約三千座八坂神社的總本社,
地圖上看似不遠的路程,但從一早走到現在大家也累了,
因此這邊走馬看花,一下就帶過了,相信佔地廣闊的八坂神社在晴天時應該也是值得一逛。
走出八坂神社,回頭望了一眼華麗的大紅色鳥居,原來我們現在就身在最熱鬧的祇園四條通上。
看看時間,距離晚餐的高檔鰻魚飯開張還有段空檔,沒吃午餐的我們體力也快要消耗完畢了,
所以就看著旅遊書按圖索驥,花了一段時間找到了松葉蕎麥麵店。
兩層樓的店家其實不甚起眼,但也足夠讓我們稍作休息了,
吃了口味還算不錯的蕎麥麵餐點補充體力後,我們一路往花見小路前進,尋找目標中的晚餐地點。
晃啊晃的,不經意間經過了一家名喚「丹波屋」的烤糰子店,看著排隊人潮,似乎相當美味。
愛吃烤糰子的翊如馬上進入了排隊的人潮中,我們也買了來嘗鮮。
往前走兩步又到了家販賣調味粉的店,
胖哥發現這邊有種品名十分囂張的七味粉,名叫「最強一味」,
我試吃後馬上買了一罐,真的是夠辣啊!
胖哥跟小凱都買了香味較濃、辣度較淡的柚香七味粉。
在這一帶走啊走的,總算是到了花見小路通,但仍然不見我們的目標。
恰好路邊有計程車司機在休息,我們問了問路,馬上就得到答案啦!
原來就隱藏在隔壁不起眼的巷弄中。
鰻魚桶飯「う」,店名本身就像是一尾滑溜的鰻魚,很特別。
走進昏黃的店面,只有一位服務生的名店,讓我們光是點菜就等了快要二十分鐘,
在等待的期間只好把今天的戰利品拿出來把玩、拍拍照,
好不容易才點到了一份玉子燒加上四人份的鰻魚桶飯。
先送上來的玉子燒口感相當滑嫩,好吃!
但這家鰻魚飯料理鰻魚是採現殺現烤的方式,加上昏黃的燈光,
跟累積了一天的疲勞,讓一行五人等到快睡著了主食才上桌。
女侍提著一個精緻的黑蓋木桶,一打開來,清淡的烤鰻魚香氣四溢,
八片閃著醬汁光澤、燒烤得恰到好處的鰻魚舖滿在拌好醬汁的白飯上,讓我們不禁垂涎欲滴。
女侍幫我們以特殊的青色花瓣型小碗分裝後,大夥兒便大快朵頤了起來。
鰻魚醬汁本身口味並不算太重,先蒸後烤的軟嫩鰻魚,搭上醬汁,散發相當誘人的香氣,
配著口感較軟的白飯非常適合。
由於先前已吃過了蕎麥麵與烤糰子,讓大家的戰力有點下降,
不過這四人份的鰻魚桶飯對五個人來說還是有點偏多啊,在很撐的情況下還是讓木桶見底了。
吃飽喝足,天色也暗了下來,我們對於藝妓似乎沒有外國人來得有興趣,
在花見小路經過了許多裝潢與價位都十分有特色的料亭,
慢慢的走到了地鐵站,返回旅館,完成了今天的雨天京都市區遊。